吉利汽车的降成本秘技:压榨供应商和员工(组图)

利润增长最差的两种方式,压榨供应商和压榨员工,吉利汽车终于在昨天凑齐了这两架马车。

这里指的并不是常规的年降,而是压榨。

15号,网上爆出了吉利汽车两则消息:一个是所谓的经营结果共担激励机制,即为了迎接国六的到来,吉利8岗以上的员工“自愿”每人买一辆国五标准的领克01,需要交纳2万的预付款,余款将从工资里扣除。

另外一则消息是,根据网上流传出来的图片,为了2019年200万销量目标的完成,部分员工“自愿”进行降薪并调低年终奖。

随后吉利方面进行了辟谣,称只是为了让考核机制更加合理,虽然部分员工会被降薪,但是达成目标的头部员工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但是对于员工需要买车一事并没有正面回应。该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

1

车市凄惨,员工接盘

经历了2018年汽车销量的滑铁卢,2019年汽车销量下滑大有持续之势。根据中汽协的数据,4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7%,环比下滑20.5%;前四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3.6%。最近受经贸摩擦影响,宏观上经济预期下行,车市前景依旧惨淡。

不仅整个行业的销量下滑,市场龙头车企的销量也并不乐观。

吉利汽车4月销量同比下滑19%,其中国内销量同比下滑24%。前四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9%;

上汽自主品牌4月销量同比下滑9.2%,前四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5.4%;

广汽自主品牌传祺4月销量下滑38%,前四个月累计下滑40%....

在库存高企的情况下,继续向经销商压库存空间有限,于是车厂们纷纷打起了员工们的算盘,美其名曰“共担激励”,让员工们掏腰包给企业接盘,买入很快将不满足排放标准的国五车型。

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一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员工购车优惠方案,如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品牌的专享优惠达到10万元。然而根据4S终端反映,凯迪拉克的几款车型本身的折扣就有10多万,因此员工真正能够享受的优惠寥寥无几。目前来看员工优惠购车的行为噱头的作用大于实质性让利。

然而相比其他车厂只是推出优惠政策,员工最后拥有是否购买的选择权,吉利的部分员工似乎就没那么自由了,8岗以上的员工必须买一辆领克01,就算优惠1万多,领克01的价格仍然需要十多万。

另外吉利额外采取的部分员工降薪措施,为了应对经营压力可谓用尽浑身解数,然而通过压榨员工的方式降低成本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又能有多持久?这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况且如果造成与员工的不满情绪而懈怠工作,又会不会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

事实上,利润长久稳定增长的方式只可能是收入增长,而不是一味的压低成本。

2

压榨供应商

让员工背锅不是吉利汽车的唯一秘技,这么多年来让吉利在压缩成本路上受益匪浅的是另外一个秘技——压榨供应商。

在去年吉利半年报发布的次日,以汽车零部件读者居多的盖世汽车网上,一篇《吉利发布上半年财报:净赚66.7亿元 同比大增54%》的文章迅速成为10万+的爆文,本应该迎来读者们对自主品牌崛起的赞不绝口,然后评论中却是几乎清一色的对吉利压榨供应商的声讨,任何一条声讨吉利的评论都引来大量的点赞。

无论是整车制造和零配件生产都属于重资产行业,零配件厂商在为某款车型供应部件时,需要经历设计、开发和制造等过程,由于前期研发和模具的巨大的投入,同时因为评估供应商的流程复杂耗时很长,一般整车厂和零配件供应商的关系比较牢固,在一款车的生命周期里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模具开发的费用有时由整车厂商承担,有时则是供应商承担,然后通过量产将这笔费用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分摊。

根据上述几篇爆款文章的内容以及读者评论,在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下压榨供应商的几种手段:

拖欠供应商货款:比如吉利向部分供应商开出“60-90天账期+180天承兑”的要求,这就等于免费占用了9个月的货款。

开二供:首先整车厂商找到一家零配件供应商,说你给我这款车开发个前大灯吧,模具费用你承担,事成之后,我这款车以后的大灯供货就交给你了。供应商算了之后感觉可以接,于是投入了大量资金设计图纸,开发模具。整车厂在拿到设计图纸之后,又找了另外一家供应商,说你给我照着这个图纸给我制造大灯,注意这里是盗用了之前供应商的知识产权。由于二供无需承担开发费用,他们可以提供更低的报价。不久后,整车厂找到一供说,你看二供报价比你低,你也要降低价格,不然就滚蛋吧。由于一供巨大的投入,使得他们不能说退出就退出,于是咬着牙坚持。然而由于一部分量被二供拿走,这样一供能拿到的量就会大幅减少,成本也会上升。

要求很高的年降:一般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工艺的成熟,供应商供货的成本会逐年下降,因此整车厂会要求供应商每年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降低价格,然而吉利要求的年降过于苛刻,大大压制了供应商的利润。

质量扣款:吉利会以质量款的名义扣押供应商的货款,比例在10%左右,这笔资金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很大一笔钱。

……

吉利作为自主品牌龙头,巨大的销量是他拥有绝对议价权的基础。有人说供应商抢着去给吉利供货,给吉利供货使得他们有能力去讲故事,这完全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为什么吉利这么黑,你们还要给他供货”。这个行业供应商太多了,多到你没法想象,一条自动线的投资少则百万,多的上千万,再加上人工、管理、物流等等,想撤退并不容易。

这种苛刻,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情景。过度压价使得优秀的供应商无利可赚,选择离去。二流的供应商舍不得放弃这个大单,通过使用廉价的材料以次充好,来应对过高的年降等。

过分注重价格,可能会导致长期成本的上升。供应商能力不行的直接后果就是车的质量下降,召回维修成本上升,口碑下降从而导致销量下降。

3

如何看待当下的吉利汽车

自主龙头19年交出的销量成绩单并不理想,前四个月只完成了全年目标的33%。从具体车型来看,吉利旗下的多个爆款车型热度也不如以往。除了新上市的几款车型之外,其余车型不管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16/17两年,吉利汽车推出了包括博越、远景SUV、帝豪GL、帝豪GS、远景X3等爆款车型,带动吉利销量迅速上升,同时业绩的大幅增长也助推股价攀升。这种趋势在2018年整个车市的萧条中开始放缓。不过由于2018年上半年的增长以及领克01/02/缤瑞/缤越几款新车,2018年的销量和业绩均增长了20%。

由于销量基数大,旧车型几乎不增长,从2019年的新车型来看,貌似很难有较大增量贡献,嘉际、几何A和领克03目前销量仍处于爬坡期,缤瑞销量也开始放缓。

目前吉利PB 2.4倍,确实不算便宜,无论是通用、福特还是国内的车企基本都在1倍左右徘徊。

从交易层面看,南下资金在迅速撤出,港股通持仓吉利汽车比例已经从4月份的近12%下滑至如今的8.81%。最近一个月的港股通资金净流出中,吉利汽车占净流出资金比例14.86%,位列第一,净流出30亿,交易层面股价也有很大压力。

近期吉利多位高管套现,包括董事长和CEO在内合计减持1.22亿股,占总股本比例1.3%,对市场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在行业下行期,通过苛刻的压榨供应商和员工获得利润增长,降低了利润增长的质量,而财务上继续增长的业绩数据不过是将原本已经崩的很紧的弦又加了把劲,长期这样绷着,不留弹性,断裂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推荐阅读